湖南疾控战“疫”记—负重前行,只为岁月静好

发布时间:2021-08-18 信息来源:本科实习生 点击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分享好友或者朋友圈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一度因为太过风靡,曾让我嗤之以鼻。但却从没有像应急办实习的六周这般令我感同身受,使人热泪盈眶。

2020年的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宁静,疫情的持续性与严重性都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时间来到了2021年的6月,处于实习期的我也来到了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习。我的第一个科室是食安科,但由于此时广东深圳宝安机场病例的感染,使得疫情的形势又紧张了起来,同时也让应急办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我被借调到应急办帮忙,正式的开始接触并参与应急办的工作。

“这是借调过来的男同学,让他来帮忙,已经熟悉的同学立马教会他,大家好好加油”应急办的刘富强科长在将我介绍给带教老师后,我便正式投入到了工作中。应急办的工作算不上多复杂,但是工作量的确很多。我们主要负责收到省内各市州疾控和省外疾控推送的相关涉疫人群的具体人员信息名单,再以协查函的方式发送传递给省外疾控和省内各市州疾控,请外省和省内各市州疾控协助管理具体人员。同时为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我们还会打电话给各个外省以及省内各个市州进行确认核对,确保函件的成功收到,坚决做好不漏掉任何一个涉疫人员的工作。我们在这中间充当了信息传递的角色,是疫情防控的“数据中转站”。一开始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协查函的传送要通过传真机这种低效率且容易出错的方式,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但老师说因为要保证人员的信息安全,防止人员信息不被泄露,传递的方式只能由传真机发送传真。

在结束了在食安科的实习后,我的第二个科室便正式的来到了应急办,此时的广东疫情已经基本过去了,每天的协查函份数并不多。但是好景不长,7月20号,南京禄口机场出现疫情。截止到7月20号下午,南京禄口机场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中,发现阳性检测9份。此消息一出,应急办的老师便又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准备迎接好这次战斗。我却在心里想,南京距离长沙有一定的距离,湖南和江苏也并不像湖南与广东那样交流频繁,这次南京的疫情爆发,湖南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波及。可谁曾想,我还是低估了全国人口流动的迅速性。

7月26号,大连方面报道了有关张家界和凤凰县旅居史的游客发病消息。这无疑是个重磅消息,应急办的工作量也是从第二天开始暴增,而这是我在应急办实习的最后一周,由于在应急办已经学习了四周左右,我与另外一名同学许飞飞对于函件的传真和确认也已经得心应手,同时刘富强科长考虑到工作量大,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也为我们找来了两位研究生学长学姐,一并参与到函件的发送和确认工作中来,在带教老师蔡富文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配合娴熟,完成度高,大致上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当天的任务。殊不知后来的情况更是严重。

结束了在应急办的实习日子,由于奶奶病重,周末我不得不回到家中。此时,长沙、株洲、张家界、常德等多地都有了感染病例的报道,这个时候回长沙似乎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家里人劝我能否暂时不回长沙,这次的疫情来势汹汹,坐高铁回去恐怕是不安全。这时科教科的刘秀英科长也十分关心地打电话向我询问相关的身体状况,同时我也表示了我并没有任何不适,想要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去。疾控现在肯定很缺人,我也深刻的明白身为一名党员,在这个时候怎么能够逃避呢?党员在这个时候应该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做完一次核酸检测后,8月2号我便踏上了回长沙的路途。

回到长沙,由于我在应急办的时间长,工作相对于其他的同学更加熟悉,处理起来也更加的快速,同时也可以慢慢教会其他同学如何处理好协查函的问题,帮老师减轻工作负担。所以我还是来到了应急办帮忙,这一次工作量相对于之前大大增加,我主要负责的是拨打确认电话,当时日均发送函件达到150份左右,有时候一份函件需要发送十几个省份,这就意味着我需要拨打几百个电话。虽然有时可以等到同一省份函件一起确认,但是这样有时候因为时间太长,外省疾控可能已经处理了,造成无法确认的情况,所以只能采取即时确认的方式,确认信息的成功发送。由于不光要确认,有时候会有函件无法看清楚的情况,我还需要及时回答外省的询问相关函件的问题,经常是左耳朵在打确认电话,右耳朵又接到了询问电话。对于一个我这样爱讲话的人来说,这样的“讲话”工作量也是巨大的,因为传真机的效率问题,有时候传真也会出现一些小状况。第一天连续14个小时的工作结束了,深夜,我们回到了住处,一起实习的易文森同学笑道:“我上次这么持续长的时间不休息还是高中”,躺在床上,一夜无话,大家都睡得很厚实且深沉。

图片7.png

连续工作14小时后的三人

再一次的夜班,疾控的夜晚很安静,长沙的夜空却总是被不同的灯光照映的红紫红紫的。应急办的办公室里“您好,这里是湖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我们发了一份传真······,您好,这里是湖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这里有一份传真麻烦你给个信号······,帮我找一下昨天的28号函······,这一份是已经确认好的吗·······,这个涉疫人员的信息不清楚,需要问一下发函单位······。”此起彼伏的话语声,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应急办的岳文芳老师也与我们一起奋斗到了深夜,应急办的刘富强科长也陪同着我们一起坚守在岗位上,还有从其他科室借调过来的老师也是认真负责的完成任务。应急办的隔壁便是疫情防控指挥部,里面的工作人员也是不眠不休的面对着电脑,时刻关注着疫情数据。我想此刻,一定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奋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吧,看向窗外的夜空,不知不觉到了凌晨四点半了,一同实习的张伟杰同学和我说:此刻我们应该是整个疾控最“孤独”的人了吧!

图片8.png

凌晨三点的应急办

交班的时候,天已经微微亮了,即便此刻身体的疲惫却也阻挡不住内心充实的喜悦。身为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一名学生党员,这次的疫情防控,我们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令我们的精神上得到了满足,真正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这次我们南华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一共有6人在省疾控实习,另外的三名女生:许飞飞、王钰茜、贺文婕也是不怕工作的辛苦,毅然决然的奋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相信在这次疫情的防控战中,我们6名党员会有更高的思想感悟和升华。在应急办以及科教科的老师考虑到我们考研的需求以及为我们身体的着想,增派了人手,减少了工作量,同时疫情也逐渐呈现了平稳之势。

这六周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便是蔡富文老师,初次见蔡富文老师,只觉得她工作认真负责,不苟言笑。对于疫情涉疫人员的名单推送也是一丝不苟,哪怕是有时候一个小问题,也会打电话向有关方面进行反复确认。经常是到了下班时间,但是手头工作还未处理完,便直接选择加班加点,确保完成白天的任务,尽量不为晚班工作的老师留下多余的工作量。从蔡老师的口中,我也是极少听到她抱怨的声音,即便是有时候会出现人员信息不准确和管控无法落实到位而与其他疾控的人员产生了误解的情况,蔡老师也是耐心仔细的解释清楚,确保我们应急办信息传递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与我们的交谈中,得知蔡老师的家离疾控很远,经常要坐很久的公交车来上班,而去年疫情爆发的时候,来疾控的公交车上空空如也,经常车上只有她一个人,她笑称那一刻她感受到了长沙的“不堵车、不挤人”的快乐。而我也知道,蔡老师为了应急办的工作,毫无疑问的放弃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以及个人的休息时间,我也更是在得知蔡老师弄协查函的工作已经持续了几个月的时候又多了一份对她的敬佩。不得不说,蔡老师给我们这些即将踏入社会,走向疾控或者其他卫生岗位的实习生们展现了榜样的力量。

图片9.png

蔡老师在核对疫情协查信息

而在拨打电话的同时,有时候也需要对某些人员进行核实。大部分的人接到电话都是质疑的语气,特别注重自己的信息保护,更加有态度恶劣不肯告知情况的人。我是理解他们的,有些人或许正面临着隔离的困扰,他们的情绪或许不那么稳定,但有的人也让我感到舒心。在一次电话中,在询问一个密接的相关信息后,她很有礼貌且充满歉意的说了一句:“真的很抱歉,这件事让你们担心了,不好意思,谢谢你们!”这对我是莫大的鼓舞,也是对我们疫情防控工作的肯定。我相信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就是疫情防控人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大动力。同时也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和赞扬。现在湖南的疫情逐渐平稳,这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而我相信将来也会有更多的人会义无反顾投身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中去。

回想在应急办的六周,收获很多,学习到了很多。大家有过辛苦,也有过困难,更有过抱怨和不理解,但大家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为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力量的内心满足感将是一切负面情绪的消杀剂,更是收获到了在今后人生道路上的难以忘怀的经历与感悟。在这场抗疫工作中,医务工作者的艰辛,疾控上下的人员齐心协力,每个人都在其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不论是外出流调的工作人员,还是在疾控进行信息汇总传递的人,他们都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无论贡献的力量大小,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都是这场“战争”最坚实可靠的战士!是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人民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而我们也要衷心地向这些让生活岁月静好,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说一声:谢谢!

 

南华大学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 肖泽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