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牙塔走到市井长巷
作者:黄心杨
“你们这些小年轻啊,就是在学校里待了太久,都没经历过社会的磨炼。”学校里的老师们说。
“总算是有实习的机会了,你可得好好把握住,好好和老师们学习学习专业知识,要胆大心细,要积极主动。当然,最重要的是为人处世之道……”父母说。
自踏进省疾控的第一步,心里即开始循环播放长辈们的叮嘱。但或许因年轻人特有的乳臭未干,一边心道:“好歹是成年人了,为人处世谁不明白”,一边撇着嘴把这些话语当成是年长者的日常说教置之脑后,而后带着几分天真几分莽撞的心态,开始了为期约半年的实习生涯。
一、一路相待,只如初见
初进疾控被分配到的科室是应急办。我原一直以为疾控中心的职位,至少这些信息处理方面的职位应是朝九晚五的,却被不间断的协查回复函工作带来的加班打破了幻想。加班归加班,至少刚开始操作传真机的任务还仅仅让我觉得重复枯燥,直到坐到接听电话的位置上后,我才逐渐体会到长辈们的劝诫不无道理。怎样和各省市的疾控中心交接工作,他们要找的人和文件在哪里;若是碰到些弯弯绕绕该怎样将整个事件清晰简洁地描述给老师,让他们了解情况从而采取应对措施;给涉疫人员打电话确认信息时,也总有不理解的人、不配合的人……在日常工作之余除了学习,我也会观察老师们的工作,不断重复的收发传真和信息中转已经足够繁琐,他们还要进行各类函件的拟定和整理,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这个不允许出错的位置上,若在面对大批信息时没有清晰的思路,往往难以做到万无一失。
在研究生学姐的带领下,学习使用传真机
实际上,因为分组原因,在两个月后我再次被分到了应急办。但这次的我已抛却了初见的生涩,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从和陌生人讲话磕磕巴巴和对事件的描述含糊不清,到熟练专业地向外传达信息以及基本清晰地描述出复杂事件的大致经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在课本里未曾学到的。
二、要“能文”,更要“能武”
之后免规科的实习日常倒是让人轻松不少,前后对比令我头一次感受到,同数据和文字打交道怎么说都比和人打交道来得顺畅。虽说与人交谈成功和信息传达顺利同样给我以成就感。但人,总是比数据和文字更捉摸不定;正如社会,总是比abcd和1234来得复杂。
带着姗姗来迟的对个人能力与社会实践的思索,我迎来了环境健康科的派遣单——一份比起之前经历的所有科室更需要为人处世的能力和专业实操能力的实习工作。这是我经历过的第一个需要外出的科室,与之前待过的科室大相径庭,日常工作是到各类公共场所进行空气、水样等的收集与检测。首日下午我们便在李悦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双随机项目简介及仪器操作方法的讲解,两日后正式开始采样工作。
在李悦老师的带领下,采样工作顺利进行。我所经历的所有采样中,最为复杂的是水样的收集和检测:在闷热的泳池边,穿上厚厚的工作服,集中精神理清思路,挑选方位、多次清洗容器、收集合适的水样,再进行各指标的精准测量。老师说过,被检测场所的工作人员是很信任我们的,所以我们的操作必须专业、熟练,不可掉以轻心,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但刚接触机器总有个适应期,开始时操作生疏,也只能以熟练掌握为目标努力学习。所幸老师们和工作人员们给了足够的指导与谅解,让我有动力与热情去不断进步。
除了操作,闲暇之余李悦老师更是以身作则,教会了我许多道理。就如双随机采样,我们的根本目的从来不是找出不合格的场所,而是对他们进行整改。我们不是拿着数据卡着线去为难他们,而是通过交流沟通找出问题,然后用我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去帮助、指导他们。
双随机项目中,对泳池水样的采集检测
三、从象牙塔,到市井长巷
或许是无缘,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都没能去到抗击疫情的前线。但听着历经前线的同学们的汇报,阅读着他们一字一句写下的文章,我似乎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泪与笑。即使未能与他们并肩作战筑起抗击疫情的第一道战壕,作为战壕后紧密堆起的沙袋,我想我们依然可以为自己奉献出的一份力而欣慰。
就像是历史政治课本上的一切从干巴巴的文字变得鲜活,这场实习于我而言便是将“抗击疫情”从四个字转化成了一幅幅生活的画面——是每份从我手中发出去的函件,是每个给普通群众打去的电话,是每天的AEFI日报,也是每份水样检测出的数据。
刚从学校中走出的我们或许会对这个社会感到不安或是失望,因为它并不像我们在象牙塔中理想的那样丰满有趣。真正的社会必然有恶意、有误解,但也有宽容与善意。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逐渐成为大人的我们,是时候走入市井长巷,走进属于我们的时代了。
湖南师范大学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
黄心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