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与遇见—湖南省疾控中心的实习之路
作者:赵思铭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四个多月的实习就快要结束了,在我们每天的学习中,每天的欢声笑语中时间它悄然流逝。实习是一种磨炼的过程,同时也是步入社会的奠基石。这四个多月的学习让我记忆尤深,作为大学的最后一课,它标志着我从青葱校园走向社会。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能够来到湖南省疾控这么好的单位进行实习。其次,非常感谢省疾控对我的照顾,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能够在此完成毕业设计,让我能够学到许多平时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令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在省疾控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我很荣幸,遇见了很多人。其中,有倾囊相授专业知识的理化科老师们,有无私教导我们的其他科室老师们,有时刻关心我们实习生的科教科老师们,还有互帮互助的同学们。他们都是我在省疾控实习这段期间的宝贵财富。在此,我尤为感谢三位老师,他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是我这段实习时间中记忆尤深的老师,是我要感恩一辈子的老师。
首先,是科教科的刘秀英老师。当我荣幸成为我们实习小组的组长时,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责任感和一缕不知所措的紧张感。还记得刚刚来到省疾控的时候,我是那么的迷茫,那么的不知所措,此时,我遇见了科教科的刘秀英老师,她不仅仅是科教科的科长,还是我要感恩一辈子的老师。刘老师是那么的热情,那么的温和,在我迷茫之际,她很耐心的向我讲解了在省疾控实习的这段时间作为实习组长的我应该如何做,以及各种情况如何应对,流程如何,在老师耐心的讲解下,我不再迷茫,不再不知所措,我有了目标,有了信心,正式开始了在湖南省疾控的实习旅程。与此同时,刘老师对于我们的毕设情况非常关心,积极协调我们的实习科室只为我们更好的完成毕设,在之后的日子里还教会了我如何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让我收获满满。
其次,是理化科的陈东洋老师和李轶老师。作为一名大学生,毕设往往是得到了极大重视的,我很荣幸在省疾控进行我的毕设的同时还拥有两位指导老师。在毕设的起步阶段,陈东洋老师给了我很大的思路启发,让我最终确定了自己的毕设方向,我决定做关于浏阳河沿岸某区域井水的铁、锰含量测定,此时,陈老师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意见,经过和老师的讨论后我受益匪浅,最终确定题目为“浏阳河某河段区域居民饮用水的重金属外暴露含量和风险评估”,不仅仅将铁锰扩大到了重金属,还多了外暴露和风险评估这些更加专业性的知识。与此同时,老师向我讲解了理化科这边测定方法的“成熟”,方法为ICP MS法测定,是目前最方便最快捷还很精密的仪器,于是他向我讲解我采样点如何设置,以及采样的具体要求等等,让我受益匪浅。陈老师还一直和我强调要认真学习ICP MS这一仪器的使用并熟练掌握,这时我便遇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老师,李轶老师。春节结束后,我根据国标要求以及陈老师说的需注意的事项,成功采样32份,来到了理化科的16楼与李轶老师学习仪器。李老师不仅仅倾囊相授仪器的相关知识,还指导我进行开题报告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在专业知识上面,李轶老师倾囊相授,包括仪器的原理,参数设置,注意事项等等。在论文指导方面,老师不遗余力,包括对于公式的计算,单位是否统一,格式是否正确等等。与此同时,生活中,李老师与我相聊甚欢,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聊到国家大事,其中偶尔还包含有专业知识,可以说还是我的人生指导老师了。两位老师都很强调文献查阅的重要性,陈东洋老师将其查阅的相关文献50多篇全部压缩打包发给了我,而李轶老师给了我一个英文文献的查阅通道,通过对关键词的检索我积累了许多英文文献。在两位老师的帮助下,我对于文献的积累也终于多到足以支撑我开始论文的撰写了。
在湖南省疾控理化科16楼跟随李轶老师学习仪器
在时间的悄然流逝下,我的进度也一天天的增长。现如今,论文初稿已经完成,在此,由衷的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真的非常谢谢!
文/湖南医药学院2018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实习生 赵思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