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防控要求 共建防疫屏障丨湘潭市疾控中心:让流调跑在病毒前
8月2日上午,当吴威出现在我们面前时,眼睛还有些浮肿,但脚步却没有停下。当天凌晨5点才返回市疾控中心的他,哪怕是躺下休息,手机里的信息也在“嘀嘀嘀”响个不停。他生怕漏掉某一个重要信息,脑子里闪现的,也是刚刚调查的密切接触者的相关信息,从7月29日以来,他已连续工作4个日夜了。
冲锋在前,“侦察员”即时上岗
最近,相信有不少人收到过类似短信:“某某,XX市XX区人,现居住XX小区,X月X日经过X处……”为何我们可以看到如此精准的数据呢?这些内容都是谁在提供呢?这一条条信息背后,其实都是一群像侦探一样的流行病学调查员。
“病人是否去过商场、超市等人流密集区域?发病前是否接触过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入院前是否去过其他医疗机构就诊?在医疗机构接触了什么人……”吴威和同事紧张地核实着一个又一个问题。
吴威是湘潭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负责人,这几天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弹之势,流行病学调查必须走在前面。流调人员需要透过确诊病例纷繁复杂的生活轨迹,精准查找传染源头和关联情况,确定密切接触者及密接的密接人员,并划分风险管控区,以便及时斩断传染链条,为后方备战布局提供精准情报。吴威是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2020年2月17日,他响应国家号召赴武汉支援抗疫,援助时间共计51天,协助完成了8000余份纸质个案调查表的分类整理、归档,开展了病例信息审核、订正、信息收集等工作,完成传染病报告卡和个案调查报告录入500余份,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
一战到底,与病毒赛跑
流行病学调查时间紧,早一点把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密接人员核实清楚,就可以早一点降低传染风险。无论是电子监控设备、移动支付票据、流调对象的聊天记录、重要日期等,他们带着耐心和智慧一一辨别,抽丝剥茧找出线索。
8月1日晚上11点,吴威已经连续工作48小时,刚刚到家还没来得及洗澡,就接到了单位的电话:“有一例密切接触者,请速到岗!”吴威立即与同事一同前往市公卫中心开展工作。就这样,一直到次日凌晨4点,吴威和三位同事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病房连续工作了3个多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当脱下防护服和口罩时,全身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感觉体力耗到了极限。”吴威说,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是90后,“特别能吃苦,丝毫不娇气,让我很感动!”
尽管家里离单位并不远,但吴威又回到了办公室。凌晨5点30分,躺在沙发上的他却没法平静下来,手机里的微信仍在不断跳动,他与公安机关大数据分析的民警们还在交流。吴威告诉我们,根据经验,此次流调工作与大数据配合同时进行,流调人员一边询问患者或密接者的行程轨迹,一边与公安机关大数据同步调查,及时核实信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患者与密接者同乘一台电梯就几十秒,为精准核查,有时候必须精确到秒。”
携手共进,期待理解与配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感染者是最大的受害者,但他们的信息往往又最受关注。“任何信息轨迹必须精准,大量的核查工作需要患者的配合和理解。”对自己的辛苦只字不提,吴威一再强调要感谢病例和家属的配合。
吴威说,与2020年的流调工作相比,此次和病例或密接者的沟通顺畅了许多。“8月2日凌晨与这位密接者的谈话很顺利,虽然当时他已经很疲惫,身体也有不适,但一直在认真回忆和回答我们的问题。”吴威说,得到调查对象的理解,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
7月29日上午,接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紧急通知,湘潭市卫健委集结了一支17人的流调人员队伍驰援张家界,其中有10人是湘潭市疾控中心的精干力量。湘潭疫情发生后,湘潭市疾控中心重新组织流调队伍,先集结15人前往一线,目前已发展到28人。他们在抗疫一线发光发热,勇当疫情侦查“冲锋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