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共创美好生活 ——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我们仍需不懈努力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今年的1月30日是第69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5届“中国麻风节”,活动主题为“关爱麻风患者,共创美好生活”。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 ,进一步降低局部地区麻风病流行水平。关心关爱麻风病患者,消除社会歧视 ,提高广大群众对麻风病的认知和关注度。
麻风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与结核、梅毒一并被列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麻风病在娄底市流行也有较长的历史,曾给流行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31年中华信义会新化分会信义医院挪威籍医生倪安耐在诊疗疾病时,就发现了麻风病人。为救助麻风患者,1933年由中华麻风救济总会资助,在新化县城区北塔台(今北塔村)建设新化麻风救济院。1934年1月,中华麻风救济会湖南新化麻风医院正式落成,倪安耐任院长,设病床20多张,并开设门诊,收治衡阳、邵阳、株洲、新化、娄底等地的麻风病患者,后终因资金严重缺乏,救济院于1946年停办。这也是湖南第一家麻风病院。
为降低社会歧视与恐惧,减少麻风患者的痛苦,1953年新化县人民政府在桥头乡平乐冲成立新化县麻风管理所,建立新化县麻风村,收治新化、冷江、涟源、娄底、双峰、新邵、邵东、溆浦、安化等地的麻风病人。
在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麻防工作者40余年的努力,到1997年底娄底地区麻风病的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均较防治初期显著下降,1998年11月经湖南省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收团考核验收,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达标后,娄底的麻风疫情一直保持低流行状态,属麻风二类防治地区。2018年至今已连续4年无新发病例。但麻风病作为一种老牌传染病,其实它并没有走远,更没有彻底消失,全省、全国、全球每年仍有新发病例,在2011年至2017年间娄底市每年有新发病例出现。麻风病作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至今还没有有效的疫苗,且麻风病早期症状隐匿,从感染麻风菌至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潜伏期可长达30年,因此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依然不能松懈大意,应继续加强多部门合作,总结经验,巩固成绩,补齐短板,消除麻风危害;要稳定防治队伍,不断提升医务人员麻风病诊断与鉴别能力,积极开展麻风病症状监测,加大重点人群麻风病筛查,力争麻风病人早期发现,减少畸残发生;关心关爱麻风病患者,落实麻风病畸残者保障和救助政策,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公众对麻风病的认知和关注度,消除社会歧视,共创美好生活。(娄底市疾控 袁利和)
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
1.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2.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呼吸道吸入和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传播。
3.绝大多数人对麻风病具有免疫力,发病率低。
4.麻风病早期症状是浅色或红色斑片,常伴感觉丧失。
5.怀疑患麻风病,应当尽早到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所(站))就诊。
6.早诊早治可避免畸残发生,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
7.国家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
麻风病可疑症状及体征
1.诊断不明或久治不愈的慢性皮肤病(三个月以上)。
2.皮肤闭汗(局部干燥)或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
3.眉毛稀疏脱落,酒醉样面容。
4.面部或耳垂出现肿胀或结节肿块。
5.水肿性红斑损害、结节性红斑损害。
6.神经粗大、疼痛或触痛。
7.手或足发生反复无痛性伤口、溃疡或容易烧/灼伤。
8.闭眼不拢、口角歪斜、手掌指肌肉萎缩或出现爪型手、垂足。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符合1条或1条以上麻风病可疑症状的就诊者,应立即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皮肤病防治所(站)联系并及时转诊。报病有奖。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