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计生舆情日报
发布时间:2015-02-13
信息来源:宣传司、健康报社编报
点击量:
一、要闻
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机关党委召开2015年党的工作会议 国家卫计委网站12日报道,12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机关党委召开2015年直属机关党的工作会议。崔丽出席会议并讲话。
国务院食安办湖北督查时强调强化问题导向 守住安全底线 健康报13日报道,近日金小桃带队国务院食安办第三督查组,在湖北省调研督查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二、简讯
山西政协常委:从政策上确保夫妇一定要生两孩子 人民网12日报道,在今年的山西“两会”上,该省政协常委、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梅志强提出,只有宽松的人口政策才能推动结构调整。2014年国家陆续放开了单独二孩政策,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在“十三五”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呼吁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为了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应尽早重视人口的结构调整,从政策和机制上让我们的子女生育两个孩子,而且一定要生下两个孩子。为此,他建议同时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城市农村应采取相同的生育政策、制定并出台有利于年轻人生育二孩的政策。生育政策调整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 新京报13日评论称,这已是从某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分明是要强制生育了。强制生育不仅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更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多年来育龄人口特别是育龄妇女的生育能力已遭受重创,很多人想生也生不出来了。另一方面,人们的生育观念已发生颠覆性转变,不是政府让生就必定去生。
江西省一些大医院基本药物采购比例偏低 江西日报12日报道,据统计,江西省公立综合医院基本药物采购金额比例偏低的情况在去年几乎未得到改变。2014年,省直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平均为16.87%,各地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平均为23.21%。据了解,与2013年度相比,公立综合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增幅很小,部分地区和有些省直医疗机构2014年度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外媒:中国老龄化吸引投资者涌入医疗行业 路透香港11日报道,面对中国几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投资者蜂拥进入中国蓬勃发展的医疗保健业,推动该行业并购交易规模超过炙手可热的互联网行业。2030年时中国65岁或以上人口预计达2.23亿,如此前景对这些企业充满了吸引力,尽管也有显而易见的风险:医院基础设施落后、估值升高以及医生匮乏。这些企业已经开始调整与本地合作伙伴的关系,以招募到医生;并推动加快获得当地许可证,以开始实施原定项目。
“单独两孩”挑战北京医疗资源 新京报13日报道,下周,“单独两孩”新政在北京落地将满一年。这样的改变,最直接的是增加了分娩量。一年内,北京收到超过三万“单独”夫妇递交的生育申请,年分娩量也逼近25万。作为在京庞大婴儿群体的“接生方”,1.7万个婴儿去年在北京妇产医院降生。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钟东波指出,大约要花上三到五年,才能看出该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具体影响。这意味着,在未来,北京还将继续面对“婴儿挑战”。
三、医改动态
医改新观察•看病难 央视新闻直播间12日报道,最近5年来,中央财政投入近940亿元支持2600多所县级医院,64000所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实现了村村都有卫生室,乡乡都有卫生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相比,到城市大医院看病就没那么轻松了。专家认为倡导小病在基层看,前提是基层要有好医生。而现实情况是,高水平的医生大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目前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不到23%。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今年及争取实现90%病人在县内就医。
甘肃部分地区新农合补偿比例偏低 省卫计委责令查因 甘肃日报12日报道,近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通报了去年第四季度重点工作,结果显示,截至去年11月30日,全省新农合住院实际补偿比为55.94%,较上年同期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对补偿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排名处于后10位的区,省卫生计生委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尽快分析查找原因。
安徽基层医院能力不足 新农合病人超三成在县外住院 市场星报12日报道,安徽省新农合病人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和省外医院住院的比例并未向省内和向“下”转移,而是缓慢向“上”移动。相较全国21%的比例,该省新农合病人在县外住院的比例达到30.64%。要实现“90%病人看病不出县”,看起来路还很长。据了解,该省绝大多数县的县乡两级医疗技术人才匮乏,县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很薄弱或提升速度缓慢,加上部分县医院床位总数太少,无法容纳常见病住院,不能满足县域内居民医疗需求。
四、海外信息
奥巴马:抗击埃博拉进入“扑灭”阶段 新华网12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11日说,西非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新阶段,下一步重点将从“抗击”疫情转为“扑灭”疫情,实现零病例的目标。奥巴马还宣布,将撤出部署在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的美国军事人员,4月30日后将只剩下100人继续留守。
五、观点言论
应对“医保基金之虑”还需未雨绸缪 新闻晨报12日报道,《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报告预测,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就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到2024年就将出现基金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元的严重赤字。医保基金是百姓看病的“救命钱”,一旦持续性入不敷出,压力与后果不难想见。医保支出的压力,主要源于保障水平提高后的医疗费用暴涨以及增收压力难以纾解的叠加。老龄结构的问题,经济环境的倒逼,体制改革的成本……凡此种种,都可能让医保蓄水池出现“枯水期”的情况。未雨绸缪,好过亡羊补牢。一则,堵死“跑冒滴漏”是当务之急。二则,医保资金内部“冷热不均”亟待逆转。此外,在尽量不增加公民个人负担的前提下,明确地方部门的兜底责任,也是当务之急。当然,提高个人缴费比例、提高报销起点等,也许“速效”,却多“内伤”,不到万不得已,应慎用戒用。管好用好既有资金,强化地方财政兜底责任,这是赶在问题真正出现之前可以做的暖心之举。
医生“乱开药” 病根在哪里 深圳商报12日报道,药之乱,一在于“多”,二在于“滥”,更多缘于利益驱动,并极大地损害患者的权益。尽管一直以来取消以药养医的动静不小,也不乏相关的改革与试点,但医疗仍需药养的整体格局,却并未真正改变。不仅医生的奖金仍然与“开药”挂钩,医生的任务量考核,也同样是诊费与药费收入,为了完成任务量,医生不得不“乱开药”,仅仅处理医生,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上述格局。乱开药之病,让医生“吃药”,这还不够。唯有从医疗体系层面厘清医药关系,让医生没有“乱开药”的必要,才算是真正吃对了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