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慢阻肺危害 重在预防与康复

发布时间:2015-01-20 信息来源:中心慢病科 点击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分享好友或者朋友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类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及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2年慢阻肺在全球死因顺位中排第5位,2007年升至第4位,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3位死因疾病。慢阻肺也是我国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结果显示,2004-2005年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居民第3位死因,其中慢阻肺占比高达81.5%;2012年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仍居第3位死因,但占比已升至91.4%。2002-2003年在7省市开展的一项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8.2%。
       慢阻肺病情多长期牵延,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调查显示,慢阻肺患者多因呼吸困难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有12%的慢阻肺病人无法出门,14%的人走数分钟必须停下来,8%的人平路行走也需要间歇停下来喘气,26%的人上坡或快走时气喘,15%的人大运动量时气喘。不仅如此,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调查显示,有43%的患者12个月内至少住院治疗一次,有人甚至多达三四次,一次住院要花一两万元,而慢阻肺病人常常反复作、需要反复住院治疗,有的病人病情控制后回家一停药马上复发,又回到医院。对病人、家庭、社会来说造成严重经济负担。
      慢阻肺的危害并非只是疾病本身,诊断失误或治疗方法错误往往是造成治疗延误或病情加重罪魁祸首。
      慢阻肺危害严重,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大家只要远离或避免其危险因素,就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即使已被确诊为慢阻肺,也不是可怕的事情,目前阶段虽然不能根治,但完全可以控制进程。减轻慢阻肺危害重在预防与康复、我们应特别注重做好:
       1、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太极拳可以帮助调整身心。要尽量避免接触危险因素,在进行有害作业时要做好劳动安全防护,如佩戴符合防护标准的口罩等;老年人也可以接种肺炎疫苗,因为部分呼吸系统感染是肺炎球菌引起的,一针肺炎疫苗一般4年有效,能对预防提供帮助。
       2、警惕早期症状,及早明确诊断。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 、喘息和胸闷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进行肺功能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千万注意,慢阻肺的诊断需要在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才能确诊。同时,要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伴有咳嗽,咳痰的疾病区别,这些疾病常常容易被误诊、其治疗原则和方法与慢阻肺均不同,临床上都必须通过肺功能检查进行鉴别。
       3、规范治疗康复、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千万不要迷信小广告。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可用于慢阻肺规范化疗,且都是医保用药范围内的药物。急性期症状缓解后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明确严重程度,由专科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长期治疗与随访计划,运动锻炼、呼吸锻炼方案。此外,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给予营养支持和社会心理支持等,也是家庭康复方案必须考虑的内容。
       4、走出运动误区,坚持合理适度运动。对慢阻肺患者来说,千万别等到病重才运动。不论病情程度如何都应该进行适度运动。有的怀疑重度病人运动效果,案例是最有力的说明。有反复咳喘、咳痰20年、整日卧床、药物量达最大化、并曾在ICU抢救过的患者,医生也给他开出了“尽可能运动” 的药方,他一边吸氧,一边尝试从床上坐起来,然后下床练习原地踏步走路。医护人员推着轮椅和氧气,伴随他慢慢走。他开始走不了几步就气喘吁吁,经过几周练习,患者一次能行走60分钟,体能得到改善。所以,医生建议重度患者在家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步行、肌肉锻炼和呼吸锻炼等。推荐每周练习3~5天,每次练习20~60分钟。
      阻肺患者呼吸肌锻炼,最简单的就是做呼吸操。“快吸慢呼”简便易学,即快速猛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少量地呼出气体。“快吸慢呼”可延长呼气过程,使呼吸肌得到锻炼。还可以练习做呼吸操,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都有益于慢阻肺患者的康复。
       文/慢病科 陈碧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