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科开展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是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进程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87%,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已突破2亿人;预计到203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16.2%,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3.7%。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国情。高龄老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为什么有的老人健康长寿无疾病直到逝世,而有的老人体弱多病,给自己、家人、社会带来巨大痛苦与负担?哪些个人、家庭、社会与遗传基因因素利于或不利于健康长寿?人类如何逐步达到既长寿又健康的目标?这是人口学、医学、生物学与其他相关社会科学专家学者面临的一个亟待攻克的科学难题,它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国家老龄工作的科学决策与管理,应对人口老龄化、尤其是严峻的人口高龄化挑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是针对老年人群进行的一项多学科、大范围的纵向追踪调查,包括湖南等省份、全国共23个省802个县参与。至今已进行了6次调查。本次属于第7次调查,国家要求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
调查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寻找有利于或不利于健康长寿的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环境与生物学因素,以及其影响健康长寿的内在机制;探寻如何利用与发扬有利于健康长寿的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环境与生物因素,减少与消除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缩短老年带病生存期限,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减少老人痛苦及对家庭、社会的负担,为人类逐步达到既长寿又健康的目标做出贡献;为国家老龄工作的重点、难点及与老人有关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动态依据。为政府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提供科学的动态数据。
本次跟踪调查任务复杂而繁重,湖南有13个市州的51个县市区参与,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面对面访谈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根据调查对象是否存活,调查内容分为两类。对于调查对象存活者,由调查员入户面对面询问,填写全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65岁及以上老人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对于已死亡的调查对象,调查员入户面对面询问其家属,并填写死亡老人调查登记表,收集死亡老人临终前相关信息。
为做好本次调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我省将由慢病科主导,根据国家总体制定本省实施方案,并对参与本项工作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在此基础上,按照层级管理原则,协调全省各市(州)及县(市区),并依照国家要求规范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调查信息数据全面准确、任务及时完成。
中心慢病科 陈碧云供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