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控中心建立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体检测平台——湖南省预防医学会成立30周年系列报道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托传染病监测网络和相关哨点医院,以流感样病例、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呼吸道多病原体检测平台的建立及其检测,发现新病原并进行病原体特征研究,了解发热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谱和动态流行规律。研究整合多重荧光定量扩增、温度转换扩增、高分辨率的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微流体芯片等新技术,针对不同标本来源和检测目的,不断补充和优化检测病原体的种类,形成满足于常规监测和疫情处置不同需求的高通量的发热呼吸道症候群检测平台,最多可同时筛查52种(型或亚型)呼吸道病原体。突破了国内外单一检测方法或检测平台对于多病原检测的限制,满足了省、市不同层次疾控机构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多病原检测和筛查的迫切需要。
该研究在全国核酸检测新技术培训班、湖南省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上报告,与湖北、江西等多家省市疾控进行了交流与应用,在湖南省省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不明原因病例的检测中得到实战应用,并在全省14家市级疾控中心推广应用,为当地的疾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利用此平台,湖南省疾控中心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一例人感染新型重组欧亚类禽H1N1流感病毒病例,并对病原体的基因、蛋白和毒力进行研究。2000年以来国际上首次报道大陆地区首例人感染H9N2病例、湖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病例、人感染高致病性H7N9病例,并分析了病例的感染来源及病毒特征。通过此平台对湖南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进行了研究,首次形成了湖南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多病原谱以及部分病原的流行规律。此外,此平台还在本省多起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处置中发挥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及时明确疫情病原,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扩散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病例的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省H7N9的病死率(30.30%)明显低于全国水平(39.8%),取得显著的社会效应。
已发表相关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6篇。经查新,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部分国际领先水平。
湖南省疾控中心的研究项目成果“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体检测平台的建立与新病原的发现”获第六届湖南省预防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并在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六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省预防医学会联席会议上展示。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