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建党先声,感悟革命精神——慢病科党支部组织参观长沙新民学会旧址的主题党日活动
2023年新年伊始,慢病科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探寻建党先声,感悟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同时组织开展一月份集中政治学习。
上午,全科人员在会议室集中学习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习近平对爱国卫生运动作出重要指示》等学习材料,随后观看了有关新民学会成立的相关影视材料,对新民学会成立的重要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有了初步的认识;下午,全体党员前往新民学会旧址参观。
新民学会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在五四时期组织的革命团体,是五四时期最早的新型社团之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组织人才基础和革命斗争实践基础。几间简陋的屋舍,简单陈旧的家具,艰苦朴素的生活环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几个怀揣着理想与抱负的时代新青年,开始了满怀豪情的革命道路。
在实地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辈伟业,党员同志们纷纷被新民学会旧址所展现出的强大力量所感动。参观结束后,慢病科党支部开展党员交流讨论,支部书记殷黎主持讨论,并首先发言:“新民学会作为一个革命团体,在‘五四’运动期间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联合长沙各界爱国力量进行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为我国近代革命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体现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我今天来到新民学会旧址参观学习,深刻感受到这里是我们党革命火种的初燃之地,是凝聚新时代磅礴伟力的奋进之地,也是湖湘文化与时俱进和湖南人革命精神的见证。红色文化,百年弥新,它成为湖湘精神光谱中最闪亮的色彩,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勇前进。”
组织委员金东辉说:“在新民学会旧址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理想,寥寥数人就敢‘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改造中国与世界’;他们有才,他们说‘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他们有品格,对自己提出不虚伪、不懒惰、不浪费、不赌博、不狎妓的五条纪律,和纯洁、诚恳、奋斗、向上的标准;他们不倦,虽居斗室但心怀天下,身体十分健康、精力十分充沛,无衣食之忧、健康之忧、性命之忧、人情世故之忧。他们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党员胡李平提出:“一百多年前,一群湖湘热血青年在长沙郊外一处偏僻的农舍结社‘新民学会’,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愿,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他们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引领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前进。如今,中国和世界没有辜负他们,终于达成所愿。致敬先驱们,我们将继续奋力前行。”
党员刘慧琳发言:“通过参观新民学会旧址和蔡和森故居,领会了‘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学会宗旨,蔡和森、毛泽东等先辈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思想上和干部培养上做了重要准备,谱写了中国近代革命史光辉的一页,重温革命历史和先辈们的豪情壮志,备受鼓舞。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当下,坚定理想信念,传扬红色精神,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做好所有的工作。”
党员刘意回忆了旧址的历史背景:“竹篱斜护的古朴农舍,5间青瓦白屋,几株香樟,石径弯弯,莱畦横纵——这便是新民学会旧址,始建于清朝末年,但抗战期间曾毁于战火,遗址已于1972年按原貌复建。 这里本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的故居——‘沩痴寄庐’。二十世纪初,在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在新文化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这群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心怀家国,围绕‘个人及全人类生活向上’的目的,形成了‘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的一致意愿。”
党员谢羡发言:“重温历史,同心前行,参观新民学会旧址,置身于这革命气息浓厚的场所,当年一批批仁人志士慷慨激昂大谈救国救民之道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此次参观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早期艰苦卓越的奋斗历史,切实感受到现代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中革命者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不懈努力的精神,更深刻领悟了心怀天下,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员刘源最后发言:“今天参观了位于岳麓区的新民学社旧址,即蔡和森故居。新民学会是湖南省最早的共产主义社团,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用知识、勇气,将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在三湘大地上传播,新民学会内部围绕中国革命以及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展开了热烈讨论,这些对于中国革命的探索、开创性的理论贡献后被誉为‘建党先声’。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学生、青年依旧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不同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学生、青年不同的时代任务。我所在的‘90后’大军,也来到了人生角色转变的节点,应当备加努力,迎接家庭与社会赋予自己的新任务与挑战!”
通过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表示通过影视影像资料学习与实地参观结合的方式,可以对革命基地和建党精神有更深刻地认识和感受。重温革命先辈们的足迹,总能给予我们精神的洗礼和激励,新的一年,慢病科党支部全体党员将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勇于创新、勇于奋斗、勇于追求、敢于担当。
文/图 谢羡 刘慧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