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发布时间:2023-03-23 信息来源: 点击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分享好友或者朋友圈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及猪是主要传染源,呈世界性范围流行。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


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指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幼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为主要特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一、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广州管圆线虫的终宿主主要为鼠类。成虫寄生于黑家鼠、褐家鼠及多种野鼠等肺动脉或右心室中,雌虫产出虫卵,在肺毛细血管孵化出第一期幼虫。第一期幼虫穿过肺毛细血管随呼吸道分泌物上行吞咽进入消化道,进而随粪便排出体外。当中间宿主如福寿螺、褐云玛瑙螺、蛞蝓等软体动物食入或接触含有第一期幼虫的粪便时,第一期幼虫可在其体内进一步生长发育。幼虫在软体动物体内蜕皮或生长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关系密切。感染后约1周,第一期幼虫在中间宿主组织内蜕皮,发育为第二期幼虫,1周后再经1次蜕皮,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即感染期幼虫。幼虫寄生在软体动物血液、内脏及肌肉,以肺内居多。淡水鱼、虾、蟹、蛙、蛇、蜥蜴等因捕食中间宿主而长期存储第三期幼虫,是该虫的转续宿主。鼠类因吞食含有第三期幼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后,幼虫钻入肠壁,进入血管,经血循环至鼠体各个器官,其中多数是沿颈总动脉到达脑部,常寄生在大脑的前部。幼虫到达脑部,在感染后4~6天进行第三次蜕皮后成为第...


感染性腹泻病

        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这里仅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这组疾病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