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崇德,弘扬传承伟大精神 ------中心主任高立冬讲党课

发布时间:2021-06-22 信息来源:本站 点击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分享好友或者朋友圈

      2021年6月21日上午,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立冬以“学史崇德,弘扬传承伟大精神”为题,讲授了一堂生动全面、意义深刻的党课,疫苗临床研究中心、传防、病媒、消毒、宣教、应急办等科室党员和党员积极分子共27人到会聆听。

图片1.jpg

      党课首先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明确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第三阶段专题学习的目标是“学史崇德”,目的是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锻造史和自我革命史,学习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深化对崇高风范的认识,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为依据,高立冬主任收集汇总了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中涌现和倡导的30种伟大精神,逐一讲述每种伟大精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核心内容,进而引导大家应该怎样学习和应用这些伟大精神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图片3.jpg

      从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最终目的的“五四精神”,到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党员们为革命先辈们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动,为他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所折服。

      可歌可泣的“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是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是毛泽东倡导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时代体现。它极大地整合、激发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提高了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撑。

      “焦裕禄精神”被习近平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对焦裕禄同志,总书记一直十分崇敬,视为人生榜样。“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归结起来,可以表述为 “上”与“善”两个字。

      “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个是核弹,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还有一个是导弹。“一星”就是人造卫星。1999年9月18日,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发表讲话,将“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二十四个字。“工匠精神”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工匠精神这一概念,常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及,也被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匠精神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病毒"魔鬼"袭来,一个个白衣天使、科技人员、解放军将士、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逆行的背影成了抗疫前线最美的风景。这一群群和平年代的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冲锋陷阵、义无反顾 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二十字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全面的资料收集汇总,生动的史实和图片,精炼的概括和阐述,使党员们在短时间内对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铸就的非凡卓绝的伟大精神的内涵和深远意义有了进一步清晰的认识和理解。高立冬主任最后勉励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史,领会各种伟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传承弘扬。(文/宋立新 黄涛 黄威    图/宋立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