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轮状

发布时间:2018-12-28 信息来源:宣传教育科 点击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分享好友或者朋友圈

流脑
    流脑全称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起病急、流行广、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流脑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每年的冬春季节是流脑传播的高峰,是冬春季主要的细菌性感染疾病之一。流脑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和颈项强直,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肌肉酸痛等症状,典型症状还有皮肤的瘀斑和瘀点。现今医疗条件大为改善,流脑患者经过及时治疗能够痊愈,但感染病例的病死率仍然在10%~15%之间,10%~20%的脑膜炎球菌感染幸存者留有永久性后遗症,包括神经性听力障碍、运动障碍、轻中度的认知、智力障碍以及癫痫。
    我国曾是流脑的高发国家,发生过多次流脑的暴发流行,尤其以1967年最高,达到403/10万,死亡超过16万人,病死率为5.3%,给社会造成广泛的影响。我国65%的病例发生在10岁以下,10岁以下儿童仍是流脑的高发人群,特别是1岁以内婴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据资料报告,2005-2015年全国<1岁儿童流脑死亡病例数占全国的27.98%,做好脑膜炎球菌感染的预防仍然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流脑发生非常重要。常见的预防措施有:勤通风,保证房间空气的流通,减少细菌的集聚繁殖,减少感染风险;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也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手段;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简单和有效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应根据情况将脑膜炎球菌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我国有流脑多糖疫苗和流脑结合疫苗,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疫苗)以多糖疫苗为主,结合疫苗大多数是自费疫苗。相比来说结合疫苗具备更强的免疫原性,并可诱导免疫记忆、清除带菌和产生群体免疫效应,使用后预防疾病效果更好,世界卫生组织在流脑疫苗立场文件中推荐使用流脑结合疫苗。我国获上市许可的有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和AC群脑膜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AC/Hib疫苗),结合疫苗适用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接种,不同的品种接种程序也不一样,如AC/Hib疫苗最早可以应用于2月龄婴幼儿,各位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合适的结合疫苗接种。

轮状
    轮状病毒腹泻是导致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3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约22万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超过90%的轮状病毒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在我国,2014年和2015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确诊病例中,病毒性腹泻分别占92.4%和91.0%,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分别占比95.7%和93.1%,所以说非常普遍。
    轮状病毒腹泻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就是病毒随着病毒携带者的排泄物排出,污染了食物或者水源等,如人们接触受到污染的食物、水时则会感染。轮状病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是轮状病毒腹泻病的高发时间。人群普遍易感,我国的轮状病毒腹泻逾50%发生在1岁前,91%发生在2岁前,5岁以内孩子几乎100%受过感染。
    轮状病毒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做好预防尤为重要。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首选是补液和补锌治疗,补液用以预防脱水,补锌用以减轻腹泻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预防措施还包括做好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倡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改善环境卫生尤其是保障水质安全。接种轮状病毒疫苗(ORV)是最经济、简单和有效的手段。2013年1月,WHO(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布的轮状病毒疫苗(ORV)立场文件中明确要求,所有国家应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特别是轮状病毒胃肠炎相关死亡率较高的国家应优先纳入。我国2018年《中国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免疫预防进展》中提出,婴幼儿应尽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轮状病毒腹泻。我国有国产单价轮状疫苗和进口的五价轮状疫苗,宝宝应在初次感染前尽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宣传教育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