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万全的准备,但应该准备万全
2020年10月9日下午,才到湖南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实习的第4天,我接到孙倩莱老师的通知,说湘西有个县接连出现了两例人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突发病例,省疾控曾舸老师带队去调查处理,刚好县疾控的司机送病人样本来复核顺便领取应急接种的疫苗,我就可以坐车跟着一起去学习,并且把监测用的捕鼠夹以及微生物检验科肖明霞老师明天检测钩端螺旋体要用的试剂及试管带过去,怕乘坐高铁不让带上车。
我下午6点从省疾控中心出发,晚餐就在路上随便对付了一下。这边还在途中,曾老师以及四位现场流病班的同学已经乘高铁到了目的地。他们一到达县疾控中心就马不停蹄地根据此次疫情的实际情况和防控要求撰写调查方案,当我到达住处的时候已经是次日凌晨1点了,而曾老师与孙老师为了第二天一早能准备好方案与分组,对方案修修改改最后弄到了两点多。虽然身体疲惫,但第一次跟随省疾控的老师处理疫情,精神上还是有点小激动。
曾舸老师与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的学员在撰写调查方案
第二天,我分到了由曾舸老师带队的调查组,主要目的是调查发病的原因与治疗经过。出发前曾老师还带上了一本防治钩体的小册子,一些个案表以及病例搜索表。首先赶到医院,向诊疗医生以及主管医师询问病患诊疗的第一手资料,包括病人入院情况、做的检查、已采取的措施以及医生从临床角度考虑的病程进展迅速原因等。在医院开展了病例搜索,寻找近一月来临床表现比较符合钩体病的患者。然后我们到了病例家中,请家属回忆患者发病前的经历,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才能最真实的反映当时的情况。到了晚上,各小组返回后连夜加班把调查报告写出来,艰巨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一天时间紧张而充沛,从早上九点一直到凌晨一点,期间除了吃饭没有时间休息,这就是应急状态下的疾控人。
在病家对病例家属进行访问调查
在县疾控中心采血点进行个案调查
第二天上午,我和现场班的林远兰同学在县疾控给前来检查以及预防服药的人员做登记,在与被检者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人有全身乏力的症状,就给他做了份流行病学调查,问询过程中了解到还有十来个一同下过田的人员过了7天左右也出现有乏力症状,就请他告知同伴第二天到县疾控来抽血做个检查,并预防性服药。下午则是跟随病媒科龙浩宇科长到病人发病前劳作过的田地里布放鼠夹。龙老师教给我们布放鼠夹除了灵敏度要调好外,打开鼠夹、放鼠夹时手法很重要,一不小心就会夹伤自己,而能不能捕到老鼠,最重要的还是根据实地情况合理安排鼠夹的布放位置。而位置,龙科长已经实地勘察过两次,结合多年经验,哪里容易抓到老鼠,在出发的时候他心里就已经选定好了布放鼠夹的位置了。我自己也在指导下布放了16个夹子。
凌晨龙老师收获第一只社鼠
第二天五点四十起床出发去收鼠夹,先到龙老师的布放地点,在稻田里面发现了一只社鼠,龙老师感叹还好来得早,若是再来晚些它可能会直接咬断被夹住的后腿逃生。我布放的鼠夹则是捕获一大一小两只老鼠。回到县疾控后,在省疾控有丰富钩体检测经验的肖明霞老师的带领下,穿上手术衣给她做助手,取老鼠的肾脏回省疾控做钩体的培养。在实验台上肖老师特别跟我们强调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先用消毒液将老鼠泡一遍,再用酒精擦拭,最后使用大中小三套剪刀、镊子分别剪皮剪肉和取肾。
跟随肖明霞老师解剖老鼠取肾
通过这次外出学习,结合我自己平常工作,收获良多。而我感觉印象最深的,那可能就是“准备”二字。一接到通知,我就心急火燎地直接出发了,就带了一个小本子一支笔,路上用手机查看了有关钩体的资料。可实际工作过程中手机查看的资料只能有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到细节却是记不太清,而带队的曾老师则是带上了钩端螺旋体防治手册,碰到什么相关问题随手一翻就能解决。当地由于没有开展鼠类监测,所以没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捕鼠夹,只能临时去买,然而临时买的鼠夹却只有大鼠夹,调试得也不灵敏,有一些甚至连触发器都脱了了不能使用。所幸省里面的老师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带了一箱50个鼠夹过去。从捕鼠结果来看抓到了老鼠的都是带过去的鼠夹,临时买的鼠夹存在好几个诱饵没了却没有激发的无效夹。
省疾控中心的老师用实际行动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面对错综复杂的疫情与处理疫情时碰到的难题,没有什么准备是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只有充分考虑各种情况以及意外,尽可能多地做好应对的准备,才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把问题解决得快速又高效。
湖南省第一期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
宁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田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