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 ——记在湖南省疾控中心的实习时光
作者:陈柯佳
七月初刚踏入省疾控的大门时,很激动,对接下来的四个月实习生活想象了许多。不知不觉,在疾控已经度过了三个月时光,实习期仅剩一个月,在这期间,有累,但更多的是欢乐。
首先轮转的是毒理科,去的时候刚好碰上为期28天的毒性试验开始,共100只大鼠,雌雄各半,分为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三组进行观察,我们跟随老师,每周二、五去实验室给大鼠喂食、称重,观察两次喂食之间饲料和体重的变化。
在毒理科待了一个月后,我们去到了微检科,正碰上张家界疫情,去到的第一天就学习了穿脱防护服,戴上N95口罩的那一瞬间便感受到了窒息,更别提之后穿上防护服了,完成了十五分钟的穿脱防护服训练大家都满头大汗,不得不再一次感叹医护人员们的辛苦。看似简单的过程实际上有许多地方都需要我们小心,任何一个环节不正确都可能使自己暴露于病毒环境,一定要确保自己无裸露头发、皮肤和衣物。比如穿脱每件防护用品前均需对双手进行消毒处理,佩戴N95口罩和手套时一定要反复检查气密性,外层手套一定要覆盖袖口等。
最初接触的实验是钩端螺旋体血清抗体检测,采用的检测方法是显微凝集试验。整个实验中我面临的最大考验便是镜检。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血清凝集情况,如果凝集团大于50%,则判断为阳性。在判断结果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凝集团在30%左右的样本,我观察的时候把它判断为了阴性,但之后老师复查时给出的结果是阳性。之后我才明白,这份送来检测的样本是已经有钩体病相关症状的病人,从采样到送检再到检测已经隔了几天时间,而我们知道所有疾病均有一定的发病期,这个病例可能是处于发病初期,凝集团未达到50%,但根据经验30%的凝集团其实已经很多了,因此我们不能断定其为阴性,需待一段时间后再次采样检查。还有一个病例,他(她)在不同时间采集了两份样本,其中有一份油污很重,严重影响了实验结果观察,估计这份样本是在病人饭后采集的。我也通过这个实验真正感受到了采样时间的重要性。
第二个接触的实验是病毒细胞传代。这个实验是需要在生物安全柜内、两个人配合完成,一个人负责帮忙拧盖子、倒培养液,另一个人负责加液、吹打细胞。先是将瓶内原有的培养液倒干净,然后加入2ml洗液,稍稍摇动瓶子使洗液接触到每一处,再次倒干净,加入2ml细胞培养液,再次左右摇动瓶子使消化液与细胞充分接触后,立马放入恒温培养箱。等待五分钟左右后,将其拿出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如果还有很多细胞团或细胞形状不一,则放入培养箱继续培养,如此反复操作,直到细胞几乎完全散开、形状大小均匀时,将消化液倒掉。(注意消化液一定不要倒干净,因为我们无法保证此时细胞已经消化完全,且如果倒干消化液,之后细胞会黏附在壁上,无法流动)然后再次放入培养箱培养几分钟,拿出观察细胞消化情况,消化几乎完全后拍打瓶子,使细胞流动到瓶底。最后则是细胞吹打环节。可以根据细胞生长情况选择不同的比例进行培养,一般我们都是选择1:4,首先加入4ml培养液进行吹打,注意一定要从下往上进行,直到细胞面没有细胞为止。第一次吹打完成后弃去3ml,再加入2ml培养液进行第二次吹打,结束后将产生的气泡吸出扔掉,将细胞放入培养箱。看老师进行操作示范时觉得挺简单,很容易上手,之后轮到自己做的时候才感受到不易之处。比如:从开瓶盖开始就需要注意,尽量将不同试剂瓶的瓶盖隔远,用完后手指需平移去拿瓶盖,不能从瓶盖上方往下去拿,易导致污染。丢弃试液时,吸管不能进入消毒缸,需在其斜上方。每一步操作都需注意防止污染,保护细胞,同时更是为了保护好自己。加上这个实验是两个人搭档配合完成,团队合作精神也在这得到了培养锻炼。
观察细胞状态
第三个接触的是叶酸检测实验,这个实验将微生物和理化知识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实验过程很复杂,因为需要培养细菌,对于无菌操作要求很严格。刚开始就是洗瓶子、配试剂,单单配试剂这一步我们就因为国标理解错误、实验用水错误等原因重来了两三次。熟悉整个实验流程后,周末用国标法和试剂盒法同时对送检样本进行了检测,国标法大概需要三天完成,而试剂盒法一天即可出结果,所以现在大力研究快检方法是极有意义的。
中秋那天,因为福建疫情爆发应急办需要人手,我和一名同学去那临时帮忙。我负责接打电话,落实协查函接收情况,另一名同学则负责通过传真方式发协查函。在这个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了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抗疫,通过一份份协查函调查密接者、次密接者的行动轨迹,各地信息共享,从而达到控制疫情的目标。
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在这学习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实践工作经验;感谢各位同学在实习期间对我的帮助,我们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未来的学习之路还很长,利用国庆假期小小的进行一番修整,接下来踏上新征程,投入新的战争中去!
南华大学2018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实习生
陈柯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