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朝益暮习

发布时间:2021-10-28 信息来源:本科实习生 点击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分享好友或者朋友圈

图片7.png

作者:文天平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恍然间实习的日子已过了两个多月,感觉上一秒还是在教室学习的学生,下一秒就已经半只脚踏入了社会。毛主席曾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在学校学的多么扎实,刚入实习仍是一头雾水。两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让我成长了许多,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三的大学生活还要丰富多彩。

刚入实习经过了岗前培训,我被分入了微检科,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小家伙在这里都无所遁形。与曾经浅尝辄止的实验不同,在这里我接触到了系统的检测项目,对于我来说,这是很新奇的体验。十一楼是我刚进微检科的“落脚点”,也是我这两个多月主要学习的地方。

微检科的十一楼是研究病毒的科室。不同于在学校学习的刻板的理论知识,在这里,我了解到病毒检测的各种知识,见识到了从未见过的先进仪器,在积极配合老师进行各项检测项目的同时,我也切身体会到了对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控的重要与艰辛。在平时工作过程中,老师们也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他们的经验与知识,不仅是在工作方面,老师们也会在平时的聊天中与我们探讨一些关于未来的建议和分享生活上的各种经历,这些都是我在学校所学不到的宝贵财富。

刚进十一楼的我有些手足无措,各项的检测项目对于初学者的我可能仅仅是国标上写的文字,这也让我明白没有亲身体会是永远也无法感同身受的。从接受到样本,到细胞的培养,再到样本的处理,然后进行PCR的扩增对样本进行检测,最后到结果的分析和数据的整理,在周老师、李老师与黄老师三位老师的教导下,从在一旁学习的初学者变成了自己能亲自动手操作的检验人员。周老师和李老师均是倾囊相授,耐心又详细的给我讲解实验的原理过程解答我不懂的地方,黄老师时不时带我见识像三代测序这种先进的技术,分享他的见识与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带着我做了细胞的培养,而我也亲手培养了细胞。张老师告诉我,培养细胞就像养孩子,夏天怕它热冬天怕它冷饿了要喂食。众所周知“养孩子”是项技术活,有人能喂的白白胖胖的,而有些则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这取决于经验与知识,这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周老师除了是带教老师,还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刚接触毕业论文,我对它仍是毫无头绪,周老师很细心负责的一步步指导我怎么选题、怎么查文献等等。让我从一个论文小白,变得逐渐熟悉了起来。为更好的了解与学习,周老师带着我做过很多相关实验,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不时的会范一些错误,周老师总会笑着说:“没关系,记得这次错误,下次不要再犯了。”我原本因犯错而紧张的心情也逐渐放松下来,而周老师总是在之后帮我将困难解决,也许这就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随着周老师一步步的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也成功完成,这也是我实习这段时间最难忘的经历吧。形形色色的实验各种各样的检验项目,等自己亲手操作后才知道,那些看起来容易,但自己动手就会各种小问题。

到了这里才知道,微检科的老师们一直都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这些看起来枯燥乏味但又十分重要的实验,每一次的检验项目都需要全神贯注认真负责,每一个结果背后都有一群人在实验室不断忙碌的身影。也许我最后看到的只是几个代表结果的数字和文字,但这结果可能是检验人员花费了几天或一周的成果。

最近国内的疫情又开始爆发,平日里的除了嘴上多了口罩,最大的变化就是老师们更加忙碌的身影。额头与衣服上的汗水,手上停不下来的工作,回到办公室喝了口水又被电话叫走的身影,这些都是我所体会不到的辛苦与责任。在微检科实习的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事,相遇的人,都是我以后的人生夯实的“地基”。


文/图/湖南医药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2018级本科实习生 文天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