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湖南省举办第17个“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
2024年4月26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为进一步增强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防治意识,结合13个部门《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管理办法》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的要求,4月26日上午,湖南省“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开福区老百姓大药房总部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湖南省疾控局、湖南省疾控中心主办,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长沙市疾控中心承办,开福区卫生健康局、开福区疾控中心、开福区政协“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青竹湖街道办事处、青竹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百姓大药房集团协办。来自省、市、区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企业职工、社区居民约200余人参加现场活动。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的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11年起,已连续10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报告,自2016年开始,连续8年没有死亡病例的发生。2020年6月,我省正式通过了全国消除疟疾终审评估,这是我省疟疾防治史上一座里程碑。
启动仪式上,市、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全球贸易交流日益增加,境外输入疟疾病例时有发生,在媒介孳生地环境未彻底改变的情况下,依旧存在输入性疟疾本地再传播风险。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需加强疾控、海关、商务等多部门沟通合作,开展有效的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提示和政策宣贯,引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降低疟疾本土传播风险。

省疾控局副处长周杰对我省疟疾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他指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需多部门共同合作,需全社会共同参与。他强调,下一步将按国家疾控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与部署、继续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持续巩固疟疾消除成果。
启动仪式结束后,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为现场观众带来《疟疾防控微科普》、《社区病媒生物防制》科普知识讲座,深入浅出地向群众讲解了疟疾防治及社区常见的病媒生物防制等健康知识,传授个人防护技能,倡导做好防蚊灭蚊,防止感染疾病。有奖问答互动环节,在场的观众踊跃参与答题,收获满满。

场外,来自省、市、区疾控中心的蚊媒传染病防治专家现场为参与活动的市民开展健康咨询,发放健康知识折页500余份,健康礼包200余份,活动取得圆满成效。
本次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疟疾防治,增强和提高了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为下一步防止疟疾输入传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文/图 龙晓蕾 江洋)
相关知识链接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一种蚊媒传染病,曾严重威胁我市居民健康。解放初期,每年有数万名疟疾患者,经过多年坚持“一预三根治”(预防服药,休止期根治,现症根治,远期复发根治)防治策略,从1987年开始,疟疾疫情一直控制在1/10万以下。2016年经省卫计部门考核评估,我市达到消除疟疾目标。2021年,我国成功通过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疟疾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虫媒传染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全国有疟疾流行县(市)1829个,占当时县(市)数的70%—80%,疟疾发病人数居各种传染病之首。1954年疫情报告,疟疾发病人数为697万,发病率为1229/10万,占当年25种急性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1.83%。经过多年积极防治,我国疟疾疫情显著下降,流行区范围大幅度缩小。特别是2010年启动全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全国消除疟疾工作进展顺利。到目前除云南省边境地区和西藏墨脱县外,其他省份已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境外输入性病例占所有疟疾病例的98%以上。防治前,湖南省是疟疾流行比较严重的地区。1954年,全省共报告疟疾疫情541894人,发病率高达1.56%。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2002年,全省123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11年以后,没有发现本省感染疟疾病例。但输入性疟疾病例较多,2011—2018年,全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311例,从境外输入的病例占99.50%。我省于2020年06月正式通过消除疟疾省级评估认证。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经商、旅游等人口流动频繁,特别是往返疟疾高度流行区的人数增多,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恶性疟死亡病例时有发生。对我省的疟疾防治工作带来了潜在的威胁。目前我国输入性疟疾形势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分布广泛。全省都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二是非洲、东南亚地区已成为我国输入性疟疾的主要来源地。由于非洲、东南亚地区疟疾流行严重,我国近年来的劳务输出人员主要流入非洲、东南亚地区从事筑路、石油勘采、农业等野外作业,条件艰苦,防蚊设施较差,疟疾感染率高,使得非洲、东南亚称为我省输入性疟疾的主要来源地。三是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为青壮年男性。四是输入性疟疾病例中以感染恶性疟最重。五是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①、由于流动人口普遍缺乏疟疾防护、主动求诊和规范治疗方面的意识、知识和条件,到高疟区工作或旅游时容易感染疟疾,感染后又不能及时就诊和获得有效的抗疟治疗;②、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地方疟疾病例较少,医务人员缺乏对疟疾的警觉性、诊治经验和技能,常常导致误诊或漏诊,也因缺乏必要的诊断设备、有效的救治药品等,对出现的恶性疟病例或疫情不能及时正确处理,造成患者疾病负担加重甚至导致病例死亡。
诊断疟疾最简单可靠的检查方法是取患者的外周血液涂片(厚、薄血片)染色后查找疟原虫,查到疟原虫即可确诊。得了疟疾后应及时治疗。间日疟患者一般采用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治疗,在第二年春季还要采用伯氨喹再进行一次抗复发治疗;非重症恶性疟患者可口服青蒿素类复方制剂,如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和复方青蒿素片等进行治疗;重症恶性疟患者应采用青蒿琥酯或蒿甲醚针剂进行抗疟治疗。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或长效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从国外疟疾流行区返回的人员,如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当主动向口岸检验检疫人员申报,以便得到及时救治。回国后1个月内,如出现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出国史,便于医护人员排查疟疾。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