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硎初试,关键时刻,他们也能经得起考验

发布时间:2020-03-06 信息来源:本站 点击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分享好友或者朋友圈

image.png

湖南省疾控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批学员

2020年是人们盼望已久的金鼠年,也是令人难忘而害怕的一年。新春佳节还未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已悄然席卷神州大地。1月24日,湖南省开始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省乃至全国都进入了疫情防控紧急状态,所有医务人员和疾控防疫人员随时待命,纷纷按下手印,为走上前线、抗击疫情写下请战书。

在长沙,有一群初出茅庐的公卫医师规培学员,他们来自各市州、县区疾控,绝大多数是90后,是刚走出校园的新生力量,他们还都是父母捧在掌心的儿、女,有一位是幼儿的父亲。前期他们已经经历了三个月的公共卫生基础理论学习及两个多月的临床实践,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流行病学思维。1月29日,在接到基地要求学员立即返回原单位抗击疫情的通知后,他们毫不犹豫,退票重订返回单位的车票,纷纷奔赴抗击疫情的战场。作为战斗中的新兵,他们不惧困难,挺身而上,关键时刻,他们在用行动回应“战若召,召必回,回必勇”!

流调组,细思极恐的“侦探兵”

田红霞、李泽颖、范灯辉、田涛、杨芷卉、刘继佳、李成、赵思维、曹远强、李妙十位学员都被安排在机动队流调组,随时突击出动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他们24小时待命,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置,是他们的第一次实战,以前都是在书本上学习暴发调查的十个步骤,这次检验学习成效的时候到了,他们能经得起战“疫”的考验吗?答案是肯定的。自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他们已经连续工作近一月,无论是在凌晨还是周末,他们24小时不关机,接到中心通知,最多半小时内集合到位,以军人的速度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整装出发深入医院隔离病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他们认真细致地记录下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诊疗经过、病例居住环境及暴露情况、发病前后的活动史等等。做完流行病学调查之后,还要及时返回单位撰写流调报告。他们要像“侦探”一样,以“细思极恐”的警惕性和使命感,凭借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和敏锐的职业嗅觉,以最快的速度,梳理每一个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复杂的活动轨迹和生活片段,以缜密的推理,精准锁定传染的源头和关键的密切接触者,研判传播风险。必要时,他们还要深入病家,开展密切接触者的现场排查,就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对社区进行指导。这一切基本上都是在24小时内完成,不眠不休,夜以继日,基本上是常态。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青年疾控战士,他们以沸腾的热心,坚决的行动,希望在关键时刻,经受“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时代考验!

他们的优秀代表,李泽颖同学,已经作为湖南省第三批援鄂流调队,驰援湖北黄冈。在与病毒交战更加激烈的战场上,她作为全队最小的队员(25岁)抱着“无所畏惧”的必胜信念,开展下一阶段的抗疫工作。

image.png

学员杨芷卉(右一)在芷江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对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开展流调及咽拭子采样

消毒组,负重作业的“消杀兵”

任何一种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是非常必要的,而场所的消毒是杀灭病毒、切断病毒传播的重要举措。抗击疫情期间,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刮风还是下雨,每一个病例居住的小区、逗留的地方都有他们背着喷雾器消毒的身影。穿上防护服,当呼吸受阻,当护目镜模糊甚至流水,当汗流浃背,当耳朵和脸颊被勒得生疼,背负着重达二十余斤的喷雾器,对着空气物表严格消杀,紧张、闷热、劳累,这些感觉会贯穿消毒作业的全过程。而一次这样的消毒,一般持续四十多分钟。作为年轻的90后,他们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宝贝,但是在疫情面前,他们毫不退缩,随叫随到,即使累得腰酸背痛,也是咬牙坚持,绝不虎头蛇尾,以小身影承担大责任。每当现场消毒完之后,他们都会认真细致地收拾整理好消毒用品和防护物品,并详细填写消毒记录表,医用废弃物的处理格外小心。“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累并快乐着!”他们笑着说到。一路走来,他们有教训,有委屈,有温暖,有感动。他们在负重作业中成长!

image.png

学员李成(右一)在对病家进行终末消毒

信息组,不眠不休的“通讯兵”

刘琴珏、王湘、罗飞分在信息组,刘继佳兼职流调和应急晚班接电话。他们虽未战斗在最前沿,但也一直在后方尽职尽责,和一线战士一起并肩战斗。

他们24小时坐班,接收市县区上报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登记确认患者信息、发病日期、流行病学史等,提取流行病学报告中的关键信息,查找线索,汇总上报。提交给指挥部对疫情动态、传播风险进行分析研判。即使白天忙碌了一天,但在深夜也经常会被电话叫醒,接收、审核病例报告卡,汇总数据,这已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大家近1月来心心念念、每日一睁眼就希望看到的“今日新增病例、累计病例、出院病例、死亡病例……”等疫情发布信息,就出自他们之手。只有他们知道,公布给普通民众的这段数字描述之前,是多少人的不眠不休,接力迎战,承载了多少疾控人的辛劳、汗水甚至泪水。还有24小时应急热线电话值班,从小到某高速路口为何没人值守量体温,到我家的马桶应该如何消毒,虽然回答的都是一些平凡琐事,但也给恐慌中的人们一丝安念。

image.png

学员刘琴珏(右一)正在核对县市区上报的流行病学资料

宣教组,科普众生的“宣传员”

周旭被分配在宣教组,李泽颖也承担一部分宣传工作。宣教组,不像奋战在一线的流调组、消毒组时常出现在人们眼前,但每日疾控公众号发布的新冠肺炎的健康科普稿件、宣传的先进事迹,都经过他们反复推敲,仔细斟酌,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的专业性与准确性都成了他们反复琢磨的对象,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疾控人在抗击疫情时的默默坚守。健康科普稿件内容的选择,需要他们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一般是从24小时公众热线来电中筛选咨询的热点问题,并结合每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像复工复产复学、居家防护等,锁定宣教对象,力求使科普贴近大众需求,通俗易懂,简约明了。宣教组的小伙伴们除了编写常规的科普文章,制作宣传海报和折页,还设置了专家一问一答、防疫漫画和小视频等喜闻乐见的板块供大家学习。他们还负责疾控工作内容、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稿件的编撰、推送和宣传。正是有了他们的描绘,才让大家清楚知道,在疫情防控中,除了医护人员,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防群体发病,他们第一时间检测病毒,他们来给病家消毒,他们给大家传送科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疾控人”。

image.png

学员周旭正在斟酌科普宣传资料

湖南基地,青年战士的“保障团”

湖南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教科的各位老师也没闲着,他们被分配到了机动队流调组、综合协调组和后勤保障组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分管公卫规培的领导陈曦副主任是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检验检测组的组长,他时刻关注着学员们是否已经全部到原单位报到,是否健康,是否已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刘秀英老师是机动队十队的队长,负责协助永州片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高强度的指导、汇总、上报,但始终没有忘记过对学员们的指导和帮助。她总是在第一时间在群里跟学员们分享最新的防控方案、诊疗方案及其培训课件、有价值的案例分析、科普视频、科普文章。刘老师不断地谆谆教导学员们,要珍惜平台,多实践,多请教,多学习,多思考,查找自身不足,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把这次疫情应对作为刷新自我认识、确定奋斗目标的起跑线,在新学期里再储备,再出发。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提供支持,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也给予引领。她以身作则,为学员们分享抗疫期间很多优秀典型的感人故事,引导学员们记录自己、记录同事、记录时代。对于学员们上交的13篇心得感悟,她逐一审阅、批改,并以每一篇优秀稿件的成稿过程为例,教给学员们如何选题,如何让题目别具一格,如何让故事直击人心,如何让语句更加精炼。这种手把手的教授,将使学员们终身受益。

 

image.png

湖南基地刘秀英老师对公卫规培学员进行指导

在基地的指导和学员们的努力下,坚信,这一次新冠肺炎阻击战,会在基地的发展壮大、学员的自我提升的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学员们,加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