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社区组织参与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8万人(62~94万人),其中女性占28.6%,经异性传播占46.5%,经同性传播占17.4%,经注射吸毒传播占28.4%,艾滋病病人15.4万人(14.6~16.2万人)。估计2011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4.1~5.4万人),艾滋病相关死亡2.8万人(2.5~3.1万人)。
2011年疫情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艾滋病疫情呈现以下五个特点。第一,全国艾滋病疫情依然呈低流行态势,但部分地区疫情严重;第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量继续增加,但新发感染人数保持在较低水平;第三,既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艾滋病发病和死亡增加;第四,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所占比例继续增高;第五,感染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复杂化。
近几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艾滋病防治领导协调机构,形成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国务院相继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等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文件。中国政府对艾滋病防治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加,支持力度不断提高。
目前,越来越多的社区组织(CBO)参与到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由于社区组织具有易于深入社区和目标人群直接开展干预活动等独特优势,在高危人群干预、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支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中国政府努力为社区组织参与艾滋病预防控制营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并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但目前社区组织参与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政策保障和有效参与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社区组织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提供能力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他们参与的广度、深度以及持续性等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地支持社区组织参与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2011-2012年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RCC)将年度总预算扣除采购经费后的25%用于支持社区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活动。
二、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扩大中国艾滋病预防、治疗和关怀服务,促进高危人群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对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的全面可及。
(二)具体目标
目标1 加强支持性环境,保证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全面可及;
目标2 开展高危人群(及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工作及预防母婴传播;
目标3 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治疗、关怀和预防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
目标4 加强艾滋病监测、检测和督导评估工作。
(三)主要工作指标
1、400个参与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社区组织得到能力建设活动支持;
2、2000名参与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社区组织成员得到能力建设活动的支持。
三、项目实施地点与项目周期
项目地区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地的疫情、目标人群数量和社区组织发展情况等因素,支持各地社区组织开展项目工作。
项目执行时间为2012年1-12月。
四、项目活动内容及进度
工作计划中所涉及的全部活动都紧密地围绕着项目目标展开,项目活动的重点是加强社区组织能力建设及在不同目标人群中开展综合性干预和关怀支持活动。通过项目实施,预期社区组织开展干预和关怀服务的工作量:为61000名暗娼、41000名注射吸毒者、260000名男男性行为者提供艾滋病防治干预服务,为940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包括至少3万病人)提供关怀与帮助。
相关链接: